第265章 刘邦的投靠(1/2)

圣儒 !第第四更)

“苍天为鉴草民句句属实,神威侯向来以残忍嗜杀闻名,前日更是一举覆灭丹元派,鸡犬不留,令人齿冷,若让神威侯羽翼渐丰,如何有他人安睡之日为了大秦江山,为了苍生生死,为了阻止神威侯滥杀无辜,涂炭生灵,草民愿奋起一博,率众与神威侯决一生死奈何草民多次与神威侯对决,终究力有未逮,奈何不得。所以此次前来,便是向战神求援,希望战神看在大秦江山,苍生社稷的份上,伸出援手,同时,月神貂蝉自告奋勇,愿意呆在战神身边,共同谋划,为我等两方穿针引线,令人我等携手覆灭神威侯,扼杀其于摇篮之中,迟恐不及”

看到嬴布沉默不语,刘邦胸膛一挺,语气慈悲,大义凛然高声说道。

听到刘邦所说,嬴布看了貂蝉一眼,不由陷入沉思。

刘邦借刀杀人的意思很明显,嬴布也很清楚刘邦的打算,但此次既然是刘邦牵头,自然要出大力,为先锋。刘邦想借刀杀人,嬴布也想坐收渔翁之利,何况不管是神威侯,还是反秦联盟,都是大秦的敌对势力,如今他们既然想“狗咬狗”,嬴布自然求之不得。

于大秦的立场来说,大秦一直保持着对神威侯的通缉,也正谋划着覆灭、瓦解反秦联盟,如今能祸水东引,坐山观虎斗,倒是个不错的契机。

“天下传言,战神乃打天下之无敌猛将,却非守江山之合格帝皇。那不过是愚人之见,若无强大武力震慑,又如何守得住江山。何况战神于大秦江山的功劳,天下皆知,于情于理,战神都该是最佳秦皇人选,可如今各个皇子紧锣密鼓,图谋秦皇之位。其中三皇子赢扬,人称鹰扬,呼声最高,已经拉拢了三十六个部落;二皇子赢青与四皇子赢翼同气连枝,极力拉拢各方势力,各处权臣,五皇子赢广不甘人后”

嬴布依旧沉默,刘邦却毫不气馁,依旧连声奉劝,顿了下,语气一沉接道:“以实际情况而言,战神不过是掌握与西楚对峙的十万巫兵,百万大军,另有九个部落和吕氏的支持,论整体实力,还弱于二皇子赢青,更是远逊二皇子赢扬。草民斗胆断言,若非如今大秦忌惮战神实力,忌惮吕氏,忌惮西楚,战神早被剥夺兵权,弃之不用”

“大秦的江山,至少近半是战神打下来的,大秦江山,应该是战神的江山才是。各方势力忘恩负义,舍本求末,实在令人不耻,令草民为战神深感不平”

长篇大论般的一番话下来,刘邦终于住口,双眼平静坦然与嬴布对视。

“那你的意思呢?开门见山吧,大秦的形势,还轮不到你来评论;帝皇的归属,还轮不到你来妄言”嬴布双眼一眯,强横气息凌然,缓缓说道。虽然言语依旧强硬、不屑,但对待刘邦的态度明显好转许多。

不得不承认,刘邦确实说到了嬴布的心坎了,虽然众人皆知,嬴布只适合当个猛将,不适合当君主,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嬴布本人可不这么认为,江山是他打下来的,本该由他继承才是。何时轮得到各个皇子?

“草民无能但好歹深得各个宗派信任,自认还有点用。草民愿意奉献微薄之力,全心全力辅佐战神,誓死效忠小人自认能掌控联盟大半力量,所谓反秦联盟,反的是暴秦,而非大秦,只要主上愿意给各个宗派一条活路,小人保证反秦联盟绝不会撼动大秦江山,反而会全力协助主上一统天下,登基为帝”

刘邦做个深呼吸,猛然离座,单膝跪倒,语气铿锵有力,高声表示道。连称呼也改变了。

“哦?你认为本座会答应吗?”

嬴布心中一凛,似笑非笑盯着刘邦反问道。说话间,强横气势爆,宛若波涛海浪涌向刘邦。

“以主上的实力,击杀小人轻而易举。而且小人自认确实一心一意为主上着想,确实还有点用,小人实在想不通主上为何不愿意”

刘邦身躯一颤,俯得更低,却是坦然与嬴布对视,坚定且自信说道。

嬴布双眼一闭,靠在舒适宽大的座椅,沉默起来。

“长年以来,主上都率军四处征战,固然能紧紧抓住兵权,深得九个部落拥护。但正因为如此,却逐渐与吕氏疏远,甚至若非因为圣母的缘故,主上根本与吕氏没什么关系,基本没联系,确实冷落了吕氏。这是主上在争夺皇位之中最不利的一点,否则吕氏乃天下第一家族,乃大秦最有权势的家族,若真的全力辅佐主上,如何轮得到各位皇子兴风作浪,痴心妄想”嬴布闭目沉默,刘邦却自顾自连声奉劝道,确实是站在嬴布的角度上,真心为嬴布谋划。

“实非冷落,而非无暇分身”刘邦所说是真是假,嬴布心中有数,不由颇为感慨。这是事实,吕氏一直都是秦国第一家族,权倾朝野,虽然因为各方蛮族的回归,极大削弱了吕氏在朝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就政务来说,还是以吕氏为主,毕竟蛮族如何会打理朝政,如何会处理各方政务。

如今大秦的形势,可以说军事方面,完全由各个蛮族部落为主,兵权也都在各方部落手中;而政务方面,则是由吕氏、李氏、王氏、白氏等世代拥护秦国的家族执掌。

刘邦所说没错,如果吕氏全力辅佐嬴布,再加上嬴布的军功,其他皇子都得靠边站。

“吕氏除却为鼎盛官宦家族,同时也是个级商贾,生意遍布天下。甚至联盟之中,大半势力都与吕氏有生意来往。小人无能,无法侍奉主上左右,无力跟随主上南征北讨,但小人愿意为主上穿针引线,加强主上与吕氏的关系,为主上稳定大后方,让主上可以专心征战,让主上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