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节:北上之路(四)(1/2)

苏奥米尔的国土面积很大。

光是一个欧罗拉地区,就已经足以和几年前还是西瓦利耶附属国的亚文内拉整体相比。而若是将整个国家进行粗略对比的话,它差不多相当于马克西米连王国、西瓦利耶王国以及亚文内拉王国三者加起来的总量。

光这么一看,苏奥米尔像是一个十分发达乃至于可以自称帝国的国家。但你若是对它了解得更多一点,你就会明白,虽然国土面积庞大,这个北地之国的人口却并不算众多。

原因自然与寒冷分不开关系。

尽管以西海岸人的印象而言,北方四岛甚至是西瓦利耶的诺斯兰地区就算得上是严寒,但位于莫比加斯内海出海口的北方四岛其实只不过是和北欧罗拉处于同一纬度。

从北欧罗拉更加往上,随着愈发靠近极地,人口也会愈发稀少。在进入到了从海岸线看见的海水已经是深沉蓝黑色的北黎加罗海时,也就正式进入了苏奥米尔王国被纳入极地圈的三分之一国土之中。

这是人类所难以生存的环境,即便是对这寒冬知根知底的苏奥米尔人也极少会真正在这里定居生存。

连无处不在的鲨鱼都在这里绝迹,因为它们难以抗衡这冰冷的水温。这里的海洋中存在的是长着厚厚脂肪的鲸鱼和大型海生哺乳类,还有以它们为食的巨型水龙类。而陆地上也是如此,关于两三米高的雪人还有四五米高的巨人的消息数不胜数,便是最勇猛的大剑剑士也极少会深入北极。

三分之一的国土处于北极之中,三分之一的国土在靠近北极的地方,剩下的三分之一国土才是相对适宜人类生存有春夏秋冬季节之分的土地。再加之以“千湖之国”的美名,足有十分之一的国土被大大小小的湖泊所覆盖,其中最大也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教会所在的海因茨沃姆陨星湖。

童话的国度这称呼,是丝毫没有过誉的。

若要说美,这雪景自然是美不胜收,但这份美丽却也是建立在人类难以将自己的足迹衍伸进去的前提条件之下。

北方四岛的人种和苏奥米尔有极大相像,不论是身高还是面容都只有微小的区别,在不带武器不开口说话的情况下苏奥米尔人和丹拉索人站在一起你很难分清楚彼此,这是有理由的。

斯京萨迦的起源传说记载,最初的丹拉索民族便是定居在欧罗拉北部更往北的地区。他们曾经也是大陆居民,而后在无法忍受北方的苦寒以及各种可怖生物的侵扰以后,举族南下迁徙。

但苏奥米族人已经占据了相对丰饶的南方土地,在两个相似但又有不同的民族爆发了无数次战争以后,精疲力竭的丹拉索人放弃了大陆,前往海上寻求生机。最后在欧罗拉西面的茫茫大海上找到了面积巨大的北方四岛,得以在另一处地区发展繁荣。

如今战争已成遥远的往事,分成东西两方隔着茫茫大海的两个民族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方向,最终演变出来有许多差异的语言和文化。重新有交流和沟通仅是最近几个世纪以内的事情。但不论如何,苏奥米尔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欧罗拉的事实,从这些细节当中也已经可以得知。

在夏末初秋来到苏奥米尔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一时节虽然没有雪景可看,但气候也是相对怡人。

从波鲁萨罗出发,途中经过的是牧民们的小村庄聚落。这里没有太多物资可供补给,所以出发前也必须自己做好准备。但脚程稍快的话,也不过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北欧罗拉地区最初的小镇了。

从这里开始,算是真真正正的苏奥米尔领土范围之中。只是有些令人意外却也算得上意料之中的是,这座名为波里依宁的小镇,仍旧充满了拉曼人的痕迹。

这对亨利他们三人而言某种程度上倒是行了方便,因为在一个常有商人旅客来来往往的小镇之中,人们不会对他们这样的外来者投来过多不必要的注意。

苏奥米尔如今的这位女王陛下一门心思想与帕德罗西帝国修好的想法,肉眼所往目光可及之处,遍地都是证据。

王室的想法转变成语言转变成命令,去到了地方藉由权力与财富最终化为了实物。

至高权力者的独断对于底下人民生活的影响,这便是最佳的例子。

小镇入口处的路牌分别立了两块,第一块是不那么高大的石碑,看起来已历经许多光阴。上面用石凿加之以红氧化铁颜料涂抹写着苏奥米尔语的“波里依宁”。

而在它的旁边,一块更新也更耀眼,足有两米多高显然是当代造物的黑铁招牌,则是用花体的拉曼语写着“拉丘达-瓦尔迪-拉苟”——意为“翠湖之镇”。

镇如其名,波里依宁称之为翠湖镇确实并不为过。站在入口视线从仅剩根基的城墙往内看去,你可以清晰看到在正午的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巨大湖泊。这正是所有北上的旅人会见到的第一幕,在越过了南欧罗拉地区的森林和平原以后,第一个迎接他们的便是这美丽的湖畔小镇。

这是千湖之国的起始点,从这往上建立在湖畔的城市和小镇数不胜数。

“帕拉帕拉!(停下停下)”操着一口苏奥米尔式拉曼语的士兵拦住了三人。这里显然和波鲁萨罗一样都有武器管制的律法,只是士兵的穿着与仅仅二十公里外的小镇区别甚大,尽管胸甲上面仍有相似之处,但搭配的罩衣,头盔还有武器却大不相同。

帕德罗西帝国的中部地区还有南境城邦联盟的许多地方都流行白甲,也就是不穿罩袍的设计。但在天气更加寒冷的苏奥米尔王国自古以来在盔甲上面加装罩衣保暖就是常有的行为,所以这儿的流行趋势也与西海岸更加类似。

士兵们的夏季罩衣是相对轻薄透气的,腋下等许多地方还开了透气孔,长期站岗的情况下有罩衣还能防止盔甲被晒得过热——在三人观察的时候,守军的士兵拿着战戟走了过来。

同为知晓战斗之人,洛安少女轻而易举地注意到了这些人的警惕——他们扛着长杆武器的方式是用手心托在戟的底部,而不是抓着杆子中部,这种做法是为了随时发挥出战戟的最大攻击距离,结成防御阵型而作的——换而言之,不是通常的携带武器姿势,而是战备姿势。

证明如此的还有另一点,这个苏奥米尔守军的戟兵停在了两人前方大约两米左右的距离,没有继续靠近。在他所站的这个方位和距离上,没有拿着骑枪的贤者与洛安少女若是要进行攻击,在拔剑冲锋之前就会被他放下的战戟命中。

这人不是弱手,也决计不是什么酒囊饭袋的二流守军,他的动作轻描淡写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戒备之意,避免了对手察觉到忽然爆发,但细节却是处处警惕,随时处于可以切入到战斗阵势之中。

如此浑然天成的做法只有相当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展现出来,而从他更加华丽的装备上也能看得出来,喊他们停下并且上前来的这人应当是守门的这几名士兵当中的小队长——他张开了口,对着贤者问道:

“威伊-普化-苏奥米?(说苏奥米尔语吗)”

小队长这样说着,这显然又是他玩的一个陷阱。他问的是会不会说苏奥米尔语,可是这句话却是用苏奥米尔语问的,如果亨利在这里下意识地摇头表示自己不会说,那么他要么是确实是只能听懂而自己不会讲,要么就是分明懂得却故意瞒骗。

没有提起对手的警惕之心,仿佛聊家常一样普通问出的一句话,这个时候人的反应往往是最自然最不假思索的,也是最可靠的。

不论贤者点头或者摇头,他都会多多少少被对方给注意上,所以这里的最佳选择就是像一旁我们的白发少女一样——

摆出一脸茫然失措,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的模样。

亨利望着小队长,满脸显而易见的疑惑,就差脑袋上冒出来一个问号了。